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
其中,產教融合是一個備受關注的關鍵詞。如何推進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我們來聽聽代表委員們的觀點。
產教融合是辦好職業教育關鍵所在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也是職業教育最突出的辦學優勢,更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云南工商學院執行校長李孝軒委員一直很關注職業教育。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成就顯著,但不可否認的是,產教‘合而不融’、校企合作不深不實等問題仍然存在。”李孝軒委員告訴記者,“‘校熱企冷’問題的部分原因在于,在協同育人過程中,配套政策依然不完善,政、校、行、企權責界限不清晰,政策互通性、教學標準應用性、理實一體互通性和‘課崗賽證’融通性差,合作關系不穩定,體制機制尚未健全。”
李孝軒委員指出,企業未能深度參與修訂面向崗位或崗位群的專業標準和課程體系,而現有學科專業集成度、復合度不高,無法滿足高端產業與產業高端崗位對更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企業都希望聯合培養的學生可以‘為我所用’,但當前實習實訓與就業有所脫節,導致企業參與的效益比較低,自然影響了參與積極性。”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混合所有制辦學等方面仍缺乏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的激勵政策在基層落地過程中有待優化,對校企合作的行為缺乏有效保障和規范等,都是校企合作關系不夠穩固的原因。”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院長鄭亞莉委員說。
在李孝軒委員看來,職業院校對校企合作的需求迫切,但如何按照企業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激勵其積極投身職業教育建設,也是一個關鍵問題。
以系統思維推進產教融合
如何更好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安徽省阜陽市政府副秘書長楊善竑代表建議,應堅持系統思維,堅持市域產教聯合體和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的制度一體化設計,將職業教育與行業升級、產業轉型、區域發展深度融合捆綁,將學校積極培養人才與企業行業主動擔當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實現良性互動,以解決人才培養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匹配度不高的問題。同時,依托龍頭企業和高水平高校,建設一批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以“校中廠”“廠中校”等方式共建一批開放型區域產教融合實踐中心,以此提高職業教育適應性和吸引力。
鄭亞莉委員指出,應進一步完善產教融合型企業試點。建議發揮企業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中的重要主體作用,重點支持行業龍頭企業或骨干企業深度參與校企合作,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普通高校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專業課程和教材等教學資源,共創實驗實訓中心和校外實踐基地,以培養行業企業發展急需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李孝軒委員建議,建立健全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積極完善現有職業院校的建設和監管標準,建立適應職業類型特色和規律的政策體系,特別是探索建立職業教育資金返還機制,通過稅收減免、設立職業教育專項資金等財政手段,有效解決參與職業教育的成本分擔問題,為企業深度參與校企協同育人提供政策保障。
“鼓勵行業企業全面參與教育教學各環節,做實做優做強產業學院,因產辦學、因需施教,助推產業需求與學生所學同頻共振。”李孝軒委員舉例說,云南工商學院的多個二級學院先后與華為、京東等多家企業合作建設了12個產業學院,推動校、行、企聯合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定教學標準、質量監控標準,加快推進實訓教材與理論教材深度融合。“目前來說,這種模式較為有效。學校共建的華為網絡信息技術學院,不僅引入了企業導師,還將企業教材、管理模式等納入課程,該學院畢業生年平均就業率達98.12%,其中超九成學生就職于華為或其生態企業。”李孝軒委員說。
本報記者 晉浩天